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了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庄严美丽的国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庆节前夕诞生。
↓毛泽东主席主持会议,通过了国徽审查组拟定的国徽图案
国徽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什么没有和国旗、国歌一起公布
它的背后有怎样的设计故事
让我们共同探寻它的诞生之旅
国徽征集稿虽各有特色,但都有不足之处……
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集启事,公开向全国人民征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并提出国徽设计“应注意:(甲)中国特征;(乙)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三项具体要求。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共收到国内群众和海外华侨的国徽应征稿件112件,图案900幅,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国徽设计工作的关注。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集启事
但是,当国旗在开国大典上冉冉升起时,天安门城楼上并没有悬挂国徽。原来,征集到的稿件和图案虽各有特色,但都有不足之处,可参考的图案仅有四五个。
在1949年9月25日晚的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的协商座谈会上,毛主席指示,国旗决定了,国徽可以慢一点决定。
因此,同年9月27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只决定了国旗和国歌,而没有决定国徽。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和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
↓两个国徽设计小组
开国大典后,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北平艺专受中央之托,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成员有张仃、钟灵等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拟制的国徽图案
周恩来总理很关心国徽的制图情况。为了能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庆节上使用,周总理指示要多吸收一些专家来共同设计国徽。
这样,清华大学营建系也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组长梁思成,组员有林徽因、莫宗江等人。
↓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拟制的国徽图案
↓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国徽图案说明
↓梁思成在病床上和林徽因研究国徽方案
根据全国政协国徽审查小组提出的要求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在比较了所有的设计方案后,两个国徽设计小组最后确定了国徽图案的内容:齿轮、麦稻穗、五星绶带组成大团结的圆形意象,天安门作为国徽的主体象征民族精神。
两个国徽设计小组经过半年努力,参考了我国古代的铜镜、玉环等礼仪文物的装饰纹样及工艺效果,借鉴了各国的国徽图案,各自拿出了一幅最满意的设计画稿。
哪个设计小组的国徽图案更好?
两幅国徽设计草图大同小异,但是双方却各抒己见,都认为自己的好,矛盾焦点在天安门的构图上。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由美术家组成。他们把天安门的大屋顶设计成大斜角,呈现出艺术透视效果。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国徽图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国徽图案说明
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以建筑师为主,他们设计的天安门是纯粹写实的正立面建筑构图。天安门端端正正地放在国徽的中轴线上。
↓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国徽图案
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方案。
周总理召集两个设计小组开会,让他们一起设计出一个共同方案。
最后的定稿图以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的方案为主,出现在国徽正中央的是一幅天安门的写实像。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还从中国特征这一要求出发,在图案的色彩上使用金红两色。红色喜庆,金色富丽。本来五星红旗是正面蒙在国徽上,但这样五角星就是斜的,经过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将五角星正过来。
新中国庄严美丽的国徽终于诞生了!
1950年6月20日晚,全国政协国徽审查小组最后一次讨论国徽方案,由周总理主持,他认真听取了审查小组全体成员的汇报,最终把国徽图案确定下来。
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连夜根据周总理对稻穗造型的意见又做了细部修改,并且重新绘制了完整的国徽图案送交全国政协国徽审查小组。
↓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修改后的国徽方案
6月21日,马叙伦、沈雁冰向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出《国徽审查组报告》(政协会议秘书处同时印发了梁思成等绘制的《国徽图样》)。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通过国徽审查组拟定的国徽图案。6月28日,毛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
国徽图案的主要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从美学角度分析国徽图案
9月20日,毛主席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了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
新中国庄严美丽的国徽终于诞生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命令
素材综合自:解放军出版社《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事》、CCTV-4《共和国符号》、中国国家博物馆、张仃美术馆
新媒体编辑:张妙禛、袁缙
股票交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