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近几年的学历贬值太快,还是我们对研究生文凭的期望值太高,从19年考研人数的飞速增长到如今25年人数暴跌50万,甚至频频出现“弃考”“研究生退学”的现象。
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曾经人人追求的高学历,到现在的难就业。
考研是否还是高校生的最优选择?学历现在真的没用了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200的份简历只收到2个offer?
从2022年起就有不少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在网上发布帖子与视频,表示自己投出的简历与收到offer期望差距过大,未来毕业一片迷茫。
一位211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李某表示,他从学校的秋招起就开始投个人简历,一直到来年的春招结束,前前后后投了有近1000多份简历,可最后自己收到的公司面试邀请却只有仅仅2个,而最后也都不了了之。
李某回家后听朋友谈及,曾经与他同班的本科同学不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薪资甚至比他期望的还要高出很多,然而这种现象也不是个例。
据统计在2023年的时候,应届研究毕业生在毕业时顺利找到工作的概率还在56%,大于一半的概率,感觉也不算差,然而到了第二年,这个概率已跌破50%,数据显示只有44%,也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低于本科生与大专生。
特别是非双重点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毕业时能拿到手的offer更是屈指可数,同年数据显示,比非重点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甚至还要低10%,他们能拿到手的offer只有仅仅34%。
为何会这样?花费三的时间读研,最后的结果还不如刚毕业的本科生?
公司招聘越来越现实
为什么研究生求职越来越难?在求职平台的帖子中,就有一位公司的HR说到,现在很多公司与企业的招聘规则都很现实,一些大公司里的高精尖人才,都是花了高价抢来的一流学府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还有海外留学生。
而普通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要么心气太高但能力有限,无法让其进入公司的核心岗位。而匹配到基础性岗位的研究生,又觉得委屈自己,不愿意尝试。导致自己在不上不下的位置,不能符合公司的招聘期望。
现在大多数公司的人事招聘,都更倾向于招聘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刚进入社会,愿意从零做起,能服从公司的安排,稳定性要比研究生要强很多。毕竟公司培训员工也是需要时间和成本。
为了贴合现实要求,现在大多数招聘公告里甚至专门标注了“岗位只招聘本科学历”。这样一来,有一些辛苦读了三年的毕业研究生,即使愿意从零做起,也失去了准入的机会。
读三年花30万?
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下跌,也不仅体现在对毕业求职的迷茫上,另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读研的成本太高了!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看到未来三年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未来就业的回报后,就打破了曾经想要凭借学历越龙门的梦想。
根据统计,中国研究生分为学硕类和专硕类,学硕类的学费每年大概在几千到一万不等,而专硕类的学费,就让很多家境普通的孩子望而止步了,比如近年来的热门专业金融、计算机等,每年学费需要至少5万以上,甚至有些一流名校的MBA专项研究生的学费,就读三年算下来的学费高达30万。
如此之高的投入成本,还没考虑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随着考研难度的逐年提升,许多学生为了上岸,选择连续备考两三年,甚至有26、27岁依然坚持考研,反观同级毕业的本科生同学,这么些年的光景,有的都已做到了公司的部门主管,有了家庭、有了存款。
然而花费了大量时间备考研究生的孩子,毕业了还是在公司从零做起,还要面对年龄的焦虑,比如现在一些企业和公务员的招聘公告,都清楚地标明了30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久而久之,很多本科毕业生就有了考研不如考公的想法。
研究生未来一片迷茫吗?
其实讲到这里,大家也开始有疑问,未来研究生是否还有必要报考。对于这个问题,诸多数据和现象告诉我们,文凭的高低对现在就业来说并无关紧,企业和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研究生学历真的没有用了吗?其实也不然,而是空有研究生身份的“水文凭”时代过去了。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未来的发展永远需要高学历的科研人员来支撑,像医学、法学等专业,研究生依然是他们进入本行业的敲门砖。如今社会想要的不再是曾经为了文凭而读研的人,而是那些想要将本专业更加精进,有真本事,有研究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研究生。
总之,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学历,而是你在追求学历中真正学到的知识、能力与经验。
股票交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