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开启强国建设新征程擘画深化改革新蓝图——收官‘十四五’启航‘十五五’全面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表示,国资央企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军”。要进一步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持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支撑。面向“十五五”,要以“五个价值”为引领,推动国资央企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院长杨瑞龙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坚持分类改革思路。宏观层面,基于企业提供产品的性质及所处行业特性两个维度形成功能导向的分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采取差异化改革模式;中观层面,落实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加大力度引入民营资本;微观层面,增强企业经营主体地位。同时,应分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健全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国网能源研究院总经理(院长)、党委副书记魏玢认为,国资央企改革发展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作为具体落脚点,注重提升“五个价值”。能源电力央企要打造新时期国资央企深化改革样板,当好科技创新“国家队”、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领头羊”、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军”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示范者”。国资央企改革发展要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将科技创新作为源动力,将产业变革作为新赛道,将技术转型作为新势能;要以新型生产关系保障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注重战略制定的垂直一体化,探索组织平台化柔性化变革,加快市场化运营机制建设,有效激发员工队伍内生活力。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认为,国有资本“三个集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锚点,围绕领域、主体、区域构建体系,有助于破解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性难题。宏观层面,推动政策引领与制度创新相融合,加强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中观层面,推动产业整合与生态体系构建,推进央企战略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微观层面,推动企业创新与价值创造,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此外,针对安全与经济命脉、民生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不同领域还需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杨继东提出,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是“战略重塑”,而绩效评价体系是“行为指挥棒”。完善适配数字化转型的绩效评价体系本质上是通过“指挥棒”的变革,引导和倒逼国有企业真正实现发展模式的革新。从国有企业自身看,首先应从顶层战略出发,确立新的绩效哲学;其次,设计分层分类、平衡多维的指标体系;再次,用敏捷和持续反馈的管理过程替代年度的静态考核;最后,通过文化、激励和能力的全面保障,确保新体系能够落地生根。
国网能源研究院国资国企改革与现代企业治理方向团队负责人、专家张华磊认为,国企改革的历史逻辑、政策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内在协调统一、相互影响交织,贯穿了国有企业改革全过程。动态能力概念作为“桥梁”和“引擎”,能够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传导至增强核心功能与提升核心竞争力两个环节,助力构建解释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理论框架。他建议,将持续提升国资央企动态能力作为未来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将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协同增强作为重要目标,分层分类建立健全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实现国有企业更高质量发展。(金辉)
股票交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